堪用品 堪用品等級怎麽劃分

# 博客 2025-07-04 15:02:51 ttzt
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百團大戰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百團大戰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抗日戰爭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抗日戰爭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
作者:忘情

堪用品 堪用品等級怎麽劃分

聲明:兵說原創,抄襲必究

我軍對戰果統計極為嚴格,這與蔣軍“層層注水”、厚著臉皮“把稻草吹成金條”的傳統,形成了鮮明對比。若非如此,孟良崮戰役中,粟裕也不可能從各部隊上報戰果統計中,發現與整編74師戰前實力尚有7000餘人的差距。若不是他立即令部隊嚴加搜索,隱藏在山穀中的7000殘敵,沒準就有機會逃出生天,這場戰役就不那麽圓滿了。

不過凡事都有例外。全麵抗戰時期的百團大戰戰報,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,初涉軍史的人很容易對此感到一頭霧水。不過,細細梳理個中緣由,其實不難理解。

1940年12月10日,八路軍政治部公布了百團大戰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戰績。但是,晉西北的反“掃蕩”到1941年1月24日才結束,因此,史學界對百團大戰的確切結束時間存在爭議。

1940年12月22日,毛、朱和王稼祥聯名發給彭德懷一封電報:“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……我們尚需利用百團大戰的聲勢去反對他(蔣)”。從電報內容看,無論是軍委,還是戰役的直接策劃組織者彭德懷,都認為百團大戰業已在12月5日結束。至於是否對外宣布,屬於策略問題,必須服從鬥爭的需要。

規模空前的百團大戰雖然落幕了,但相關爭論一直延續至今,其中之一便是戰果統計。

百團大戰剛剛結束,八路軍總部曾整理出一篇《百團大戰各階段作戰概述》(也稱“1940年百團大戰戰鬥匯報”)。在這個材料中,關於戰績,有如下統計數字。這些戰績數據,刊登在1940年12月15日的《新華日報》(華北版)上:

大小戰鬥1824次;攻奪敵人據點293座;斃傷日軍12645人;斃傷偽軍5153人;俘虜日軍281人;俘虜偽軍1407人;偽軍反正1845人;日軍投誠7人;繳獲步馬槍5437支,手槍281支,輕機關槍179挺,重機關槍45挺,山炮16門,重炮3門;破壞鐵路948裏;破壞公路3044裏,解放修路同胞673人。

以上數據,是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加以映證的。就拿俘虜偽軍數來說吧,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編製的《百團大戰總結報告》中提到,該軍區從1940年8月20日至12月4日,共俘虜偽軍747人。1941年2月1日,129師師部編製的《第129師遂行百團大戰三個階段的戰績統計表》則稱,該師在百團大戰三個階段中計俘偽軍412人。據賀龍1940年9月8日《百團大戰的一個側麵——晉西北》和賀龍、關向應1940年9月25日致彭德懷、左權的電報,120師在百團大戰前兩個階段共俘偽軍165人。以上合計俘虜偽軍1324人。如果再加上120師在第三階段俘虜的偽軍數量,以及其他鉗製方向上的俘虜偽軍數量,可以判斷百團大戰共俘虜偽軍1407人是可信的。

1940年12月21日,朱德、彭德懷致周恩來、葉劍英轉蔣及何應欽、白崇禧的電報中提到:百團大戰共攻克據點293個,日軍投誠者7名,俘虜偽軍1471人。這些數據與《新華日報》(華北版)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。俘虜偽軍數雖從1407人上升為1471人,但也相差不遠。

而1940年12月25日,刊登在延安《八路軍軍政雜誌》第2卷第12期上,由八路軍總司令部、野戰政治部聯合公布的主要戰果可就大得多了:

1、斃傷日軍20645人(內有大隊長以上之軍官18人),斃傷偽軍5155人,斃傷敵偽騾馬1922匹。

2、俘虜日軍281人(內有副大隊長山西綏清,中隊長田木石野,和小隊長木島等8人),俘虜偽軍18407人,俘日寇武裝移民56人,俘騾馬1510匹,軍犬29隻,軍用鴿57隻。

3、消滅了敵偽據點共2993個,其中最大最險要者,計有正太路上之娘子關、磨河灘、莒家莊、馬首、狼峪、乏驢嶺、北峪亂柳;晉東南之榆社、箭頭、石嶺,平西北之龍門所,冀東之薊縣、官屯,晉察冀邊區之上社、拘興、西煙、東團堡、三甲村,冀中之於樂鎮、白洋橋、東西安,晉西北之楊方口、塑口鎮、軒崗、康家會,冀南之隆平、大城村等。這些據點雖有若幹據點得而複失,但最多數仍在我控製之中,並縮小了敵占區,擴大了我占區。

4、繳獲步馬槍5437支,手槍281支,輕機槍179挺,重機槍45挺,重炮3門,山炮16門,平射炮8門,迫擊炮26門,信號槍41支,軍刀191把,瓦斯筒234個,各種炮彈816枚,機槍彈367005粒,手榴彈4934顆,擲彈筒彈3073發,焚毀飛機6架,毀裝甲汽車13輛,毀坦克車5輛。

5、繳獲與破壞交通器材計:汽車98輛,大車1148輛,自行車591輛,救火車34列,火車頭34個,車廂449個,獲無線電台30架,袖珍無線電台7架,無線電話8架,有線電話機246架,收音機2架,探照燈1架,降落傘29個,木船61隻,汽艇25隻。

6、破壞交通的成績計:破壞鐵路948裏(其中以正太路被我毀滅為最厲害,直到現在已三月有餘,仍未修複),公路3004裏(內中以冀中冀南區為最厲害),橋梁213座,火車站37個,隧道11個,鐵軌217040根,枕木1549177根,電線杆109002根,收電話線849923斤。

7、繳獲大批軍用品計:防毒麵具1051個,工作器具11944件,地雷992個,軍毯15900床,大衣5700件,皮鞋9831雙,皮靴29雙,軍帽5801頂,鋼盔2157頂,軍用地圖53幅,日偽軍旗250麵,文件百餘箱,軍用糧秣及其他食品無算。

8、破壞煤礦五所,其中以井陘新礦為最厲害,據最後調查,該礦損失一萬萬日元,破壞倉庫11所。

9、偽軍反正者計14次,共1845人,日軍自動攜械來投誠者47人。

10、解放煤礦工友10120人,鐵路工友2055人,被迫修路同胞673人。

《八路軍軍政雜誌》刊載這個戰績時還特別說明,這些數據均不包含各鉗製部隊的戰果。如果都包括進來,戰績數字還會有一定幅度增長。

和刊登在《新華日報》(華北版)上的戰績相比,《八路軍軍政雜誌》公布的戰果可就要大得多了:日軍傷亡從12645人上升到20645人(差異8000人);攻克據點數從293個上升到了2993個,增長10倍;日軍投誠者從7人上升到47人;俘虜偽軍數從1407人增加到18407人,增長13倍;繳獲炮彈數從816枚上升到8185枚,增長10倍;解放修路同胞從673人增加到66731人,增長近10倍。

1941年3月31日,左權在黨校所作的報告《敵寇在華北之現行軍事政策》中曾統計過:1940年底,日偽軍在華北共有據點2291個,低於《八路軍軍政雜誌》公布的拔除據點數。

在統計戰果上向來嚴謹的我黨我軍,兩份統計為何有如此差異?其原因是多方麵的。

首先,前線情況可謂瞬息萬變,要想精確統計是非常困難的。

其次,在一些統計口徑上,出自不同部門的公報可能會有較大差異。例如,攻占的日偽據點過段時間又回到了日偽手中,這算不算曾經攻克?放回去的偽軍俘虜,過幾天又被俘了,這究竟該統計人數,還是該統計次數?經過激烈戰鬥後繳獲的戰利品,必然會有不少損壞。那麽,是不論好壞隻統計件數,還是該統計堪用品?

第三,負責統計的人可能因缺乏一些經濟知識而犯錯。例如井陘新礦損失1億日元,這明顯是缺乏相關經濟知識而作出的過大估計。因為八路軍沒有經驗,對井陘新礦的破壞並不徹底,絕大多數機器設備都是可以修複的。而1億日元是個什麽概念呢?1931年度,日本軍費總額隻有4.54億日元。1936年度,日本陸軍彈藥采購費隻有5000萬日元。1937年度,日本的國家預算總算是47.2億日元。所以很難想像,井陘煤礦給日軍造成的損失會有1億日元之多。

除了以上三條,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原因。八路軍在華北敵後浴血奮戰的時候,以蔣氏為首的頑固派卻掀起了對我采取敵對行動的第二次高潮。早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反“掃蕩”作戰激戰正酣的10月20日,蔣氏就下達了查禁有關“百團大戰”文字的手令,勒令江南的新四軍開赴黃河以北,並積極部署消滅新四軍皖南部隊的行動。

11月15日,蔣氏連八路軍那點微薄的經費也給永遠停發了。局勢的急劇惡化,迫切需要我軍在揭露蔣軍消極抗日的同時,用數字向廣大民眾、尤其是國統區的民眾表明八路軍積極抗日的態度及取得的輝煌成績。在這種特定背景下,相關統計人員來不及一一梳理、核實戰果,就著急對外公布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#相关推荐

  • 评论列表 (0条)

 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

发布评论